近日,首届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下称碳博会)在上海举行。在全国统一 碳市场交易 平台即将落户上海的背景下,本次碳博会将碳市场建设作为主要议题之一。而碳金融作为我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和问题亦受到广泛关注。 碳金融发展任重道远 碳金融是确立全球碳定价权、实现碳市场互联互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储备。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专业支持处处长陈亚芹表示,碳金融交易工具是丰富碳排放权交易形式、提高市场流动性、对冲长期投资风险,使碳价体现长期供求关系的主要手段;碳金融融资工具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低碳产业、增加低碳投融资、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产业、倒逼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碳金融支持工具是有效反映碳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信号、预警和监控碳市场风险、为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信息的
了解更多+我国已超额完成到2020年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目前已启动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这是从26日在沪举行的第二届绿碳发展峰会上传出的信息。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会上演讲时说,我国扎实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顺利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超额完成碳强度下降的目标。2017年,我国的碳强度比上年度下降了5.1%,相比2005年累计下降约46%,我国对外的承诺是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至45%。 据了解,我国从2011年起,包括上海在内的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截至2017年底,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了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超过47亿元,运行总体良好,企业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去年底,我国印发
了解更多+亿碳获悉:中国国家林业局26日对外公布了《省级林业应对气候变化2017-2018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将对各地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下降目标(含 林业碳汇 指标)进行考核。 计划指出,林业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两项增长目标已纳入国家对外承诺的2020年和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加强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增加森林和湿地碳汇,控制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林业适应能力等已列入国家战略和规划。 为确保十三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既定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中国对省级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和安排。 计划提出,各地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计划,根据《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林业适应气候变
了解更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了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能源体系低碳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前提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发展碳价机制,充分体现碳排放空间的紧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促进企业和全社会节能降碳、实现气候适宜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重要制度建设。虽然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可能会影响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行动,影响发达国家向绿色气候基金出资的意愿和力度,但无论如何,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都不可逆转。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了全球能源体系变革 《巴黎协定》是以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目标为指引,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以各国自下而上地确定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为基础的共同合作行动。但现阶段,各国NDC目标与实现2℃目标存在巨
了解更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急剧增加,从1980年的少于15亿公吨到2017年超过100亿公吨。为了应对与日俱增的减排压力,加快向绿色和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碳约束目标。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需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需下降60%~65%。在此背景下,我国 碳交易 市场也逐步开始建立。 政策支持与规范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到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决议,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均对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做出了相应部署,并且体现出我国的碳市场建设主要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特征。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 2011年10月,
了解更多+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以下简称气候司)指导下,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 注册登记系统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组织协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四川九省市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机构顺利完成与升级后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以下简称CCER注册登记系统)对接调试,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恢复上线运行,受理CCER交易注册登记业务。 CCER注册登记系统由气候司组织开发建设,并于2015年1月上线运行,气候司委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成立管理办公室并开展对系统的运维管理。几年来,在气候司的指导和支持下,管理办公室逐渐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了20余件CCER注册登记系统管理和技术内部规范,确保了CCER注册登记系统平稳运行,支撑了CCER交易和试点碳市场碳排放权履约抵消。 仟亿达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