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底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以来,交易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日前已经国务院同意,预计有望近期发文。同时,地方也陆续就落实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提出工作设想,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历史数据的报送核算与核查、能力建设等工作已经开始。下一步,国家主管部门将加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揽子配套政策。 业内专家认为,全国碳市场在建设阶段,应更加注重探索此前各个试点碳市场出现差异的原因,为完善市场机制设计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借鉴。同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碳税、电改等其他能源气候政策的融合,也是下一步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种碳交易市场,中国从2011年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
了解更多+亿碳获悉: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日前已经国务院同意,预计近期发文。同时,地方也陆续就落实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提出工作设想,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历史数据的报送核算与核查、能力建设等工作已经开始。下一步将加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揽子配套政策。 碳市场配额方案即将发布我国已在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2017年底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以来,交易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截至去年底,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交易突破2亿吨,金额超过47亿元。据机构预测,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若考虑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5000亿元,相关参与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了解更多+2017年底全国 碳市场 正式启动以来,交易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日前已经国务院同意,预计有望近期发文。同时,地方也陆续就落实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提出工作设想,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历史数据的报送核算与核查、能力建设等工作已经开始。下一步,国家主管部门将加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揽子配套政策。 业内专家认为,全国碳市场在建设阶段,应更加注重探索此前各个试点碳市场出现差异的原因,为完善市场机制设计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借鉴。同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碳税、电改等其他能源气候政策的融合,也是下一步的关键。 截至2017年底,我国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2亿吨。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种碳交易市场,中国
了解更多+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我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鸣锣开市。这是我国以实践行动履行国际减排承诺的《巴黎协定》,也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实践。 作为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方案》明确了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及将其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强调了分阶段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全国碳市场建设启动后,将首先推动三大制度建设,即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管理制度和市场交易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将尽快构建碳排放数据报送、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四大支撑系
了解更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19日启动的全国 碳市场 ,有助于构建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有助于发挥绿水青山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系统保护,形成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碳市场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管理制度的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碳市场以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为切入点,以建立完善的顶层制度为着力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推动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碳市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了解更多+亿碳了解到:2017年12月,中国正式建立全国范围内的 碳排放交易 市场,尽管目前只纳入了电力行业,但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系统,涉及碳排放总量30多亿吨。这个巨无霸量级的市场备受全球关注,在刚刚落幕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市场的话题始终是与会者热议的焦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说,据测算,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为实现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和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市场在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就是一项最有力的工作。 李高说,未来,中国将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定位,有步骤地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目前,中国的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企业碳排放报告管理办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