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的意见》,意见指出:积极发展森林碳汇,探索推进森林碳汇进入碳交易市场。 以下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的意见》全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的意见 林改发〔2018〕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放活集体林经营权,利用好林业资源,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林业现代化建设有机衔接,对促进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现就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提出如下意见
了解更多+2017年底全国 碳市场 正式启动以来,交易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亿碳资讯了解到,全国碳排放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日前已经国务院同意,预计有望近期发文。同时,地方也陆续就落实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提出工作设想,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历史数据的报送核算与核查、能力建设等工作已经开始。下一步,国家主管部门将加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揽子配套政策。 业内专家认为,全国碳市场在建设阶段,应更加注重探索此前各个试点碳市场出现差异的原因,为完善市场机制设计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借鉴。同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碳税、电改等其他能源气候政策的融合,也是下一步的关键。 截至2017年底,我国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突破2亿吨。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种碳交易市场,中国从2011年起
了解更多+碳作为一种非金属元素,在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生命活力和巨大发展动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巨量的温室效应气体,从而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危害和灾难。由此,减少碳排放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中国成为解决碳排放世界性难题的引领者 碳在自然界是循环的,它以多种形态广泛存在于大气、矿物和生物之中,从稀缺昂贵的钻石到储量巨大的煤炭,可以说,碳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但是,由于人类毫无节制地消耗和使用碳资源所产生的各种温室效应气体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成为危害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巨大难题。 18世纪瓦特依据煤炭燃烧产生巨大热量和动能发明工业蒸汽机并带来了蒸汽革命,可仅仅过了过了两个多世纪,这一推动世界产业变革的引擎所产生的副产品却使地球难以承受。因为,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
了解更多+森林碳汇 是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和反贫困共赢的重要内容,是中国落实增汇减排承诺和生态减贫的重要举措。四川省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林地资源非常丰富,是国家首批林业碳汇项目试点省份和森林碳汇发展优先布局区,具备开发森林碳汇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的碳汇扶贫潜力。5月16日上午,由四川省林业厅主办,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承办的森林碳汇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启动暨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森林碳汇扶贫示范工程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举措,将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科技支撑、示范引领、稳步推进的基本思路,在越西、昭觉、雷波三个县,开展1234工程,开启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际国内
了解更多+亿碳资讯:5月30日下午,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读:作为本市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该实施意见提出了把空气作为一个新的重点领域,建立空气质量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该实施意见的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市将实现空气、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涵养区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补偿额度与生态保护绩效相挂钩,跨地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取得突破。到2022年,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健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该实施意见把空气作为一个新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建立空气质量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交易
了解更多+前不久,昔日的中美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在北京重逢,共同回忆起四年前那场谈判桌上的交锋。当年力争为中国 碳排放 值达峰赢得更多时间的中方代表解振华,如今充满信心地表示这一峰值或将提前到来。 在近日清华大学举办的气候变化问题论坛上,前美国气候问题首席谈判代表托德斯特恩和他的昔日老对手、中国气候变化特别代表解振华又坐在了一起。 解振华:中国碳排放或将提前达峰解振华(中)与斯特恩(左)做客清华论坛 回忆起谈判岁月,解振华说两人是在争吵中建立了友谊。 年限之争 2014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团在与美国代表团谈判数月后,拒绝了美方提出的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提议,坚持把相关表达改为2030年左右,同时确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在2030年前提高到20%左右。 碳排放达峰期限的设定对于一个国家的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