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管理咨询服务公司
咨询热线:400-1010-715
联系我们

    北京仟亿碳碳达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高丽
  • 营镇文化营村北
  • 服务热线:400-1010-715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生态环境部官员:将加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时间:2022-12-20 14:53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

  生态环境部官员:将加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已完成总体设计并已正式启动,目前各项配套政策正在制定当中。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25日在北京表示,围绕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将加快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研究制定企业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

  在当天召开的中欧碳市场对话与合作项目发布会上,李高还表示,将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制定发布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组织开展发电行业配额试算工作,开展第三方核查及核查机构管理。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也就是碳交易。

  我国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规模。2017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方案》),标志着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按照《方案》要求,年排放超过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左右的企业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其中,涉及电力企业1700余家,碳排放总量达到30多亿吨。2017年欧盟碳市场交易规模约为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为什么要以电力行业作为突破口?2017年年底,时任发改委气候司司长的李高介绍表示,主要是因为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好、产品相对单一、管理比较规范,易于核实数据和排放权配额分配。更重要的是,我国发电行业碳排放量较大,即使仅仅纳入发电行业,我国的碳市场“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任何一个碳市场”。

  从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从2013年开始交易到2017年11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了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了46亿元。

  有数据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交易不连续、碳价波动大等现象都曾不同程度在各个试点出现。例如,深圳碳市场的起始价位是每吨30元左右,此后一度飙升至130多元,又跌回到70多元并保持了一段时间,并在较长时间保持在30—50元间徘徊;广东碳价从60元的开盘价下降到10元左右;而上海碳价曾一度跌到每吨5元左右。有分析人士指出,自开市以来,全国各个试点碳市场的成交均价约为20元/吨,与测算的边际减排成本相比仍然较低,试点市场的碳配额交易价格尚未充分有效反映火电行业的碳边际减排成本。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3月宣布,2017年,我国的碳强度比上年度下降了5.1%,相比2005年累计下降约46%,我国对外的承诺是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至45%,也就是说,我国已经超额完成到2020年的碳强度下降目标。

  根据《方案》,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牵头承建,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我国碳市场建设将采取“三步走”的方式,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按照“适度从紧”的原则开展配额分配,尽快完成系统测试,并在测试的基础上开始真正的货币交易。

  李高说,建设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是用市场手段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整个社会排放的成本,“并不是建立一个新的资本市场”。未来,在已有碳市场取得平稳运行的情况下,也会考虑加快建设碳市场进程,包括加快扩大规模,进一步考虑参与的主体等等,“但前提是我们把基础打好。”

       来源:封面新闻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留言后台处理
       声明:凡注明“来源:XXX”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碳排放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