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资产管理咨询服务公司
林业碳汇总等自愿减排项目开发与管理
咨询热线:400-1010-715
联系我们

    北京仟亿碳碳达科技有限公司

  •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高丽
  • 营镇文化营村北
  • 服务热线:400-1010-715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资讯

北京仟亿碳注重学习国际节能政策,关注全球气候治理

时间:2020-04-15 13:34 来源:亿碳 作者:秩名 点击:


 

    亿碳注重学习国际节能政策,关注全球气候治理。作为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气候协议,《巴黎协定》于去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今年10月5日,欧盟批准《巴黎协定》后,该文件达成“55个缔约国加入协定,且涵盖全球55%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生效条件。当天,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其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巴黎协定》将于11月4日正式生效。在整个过程中,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基础的贡献、重要的贡献、关键的贡献。

    亿碳作为中国节能环保新能源企业,必将聚焦国际节能新政策,不断完善碳资产交易等技术,关注全球气候治理。

   
  《巴黎协定》从开放签署到正式生效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公众至少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预期,它的生效为全球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广泛的意识、政治、经济、法律等治理基础,势必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也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了国际法方面的共识和推动力量,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继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框架下,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建立一种机制,即包括自下而上制定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自上而下盘点全球落实目标充分性,并促进加强力度。还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援助,全面考虑减缓、适应、资金、技术、透明度、能力建设各要素。

    不过,目前仍有一些国家没有参与协定,例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五个国家和地区中,俄罗斯和日本还未批准。

    11月7日到11月18日,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2)将在摩洛哥南部旅游城市马拉喀什召开。此次在马拉喀什气候大会的第二周,将召开第一次《巴黎协定》缔约方大会。
    在COP22的部长级预备会上,参会的50多个国家的部长都取得了共识,这次会议一定要开成一个落实行动的会议。

    在本届气候大会部长级预备会上,中国代表团也声明了建立政治互信的希望。过去各国所做的决定、取得的共识必须要落实,做出的承诺必须要兑现,这样才能对今后谈判的结果有信心,国际社会才能对多边进程有信心。

    世界资源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斯蒂尔(Andrew Steer)也表示,各国能否制定更为详细的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取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资金支持,是本届气候大会的看点之一。1000亿美元路线图展示了气候融资的积极趋势,通过各方持续共同行动,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COP22将对发展中国家再次作出融资保证,同时必须确保融资的可及性。

    另外,COP22将就《巴黎协定》主要内容的一些技术细节安排进行进一步的谈判,例如透明度的程序、指标,审评的方法、步骤,全球盘点的具体安排等。对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气候大会也会做出一些安排。

    而碳市场的投资者和从业者则关注对《巴黎协定》第六条的进一步谈判,它涉及潜在的国际碳市场的连接。这条提出,允许缔约方对碳排放的配额进行国际交易,以达到减排目标;建立一个共同和健全的会计规则框架,以及创造一个崭新的、更宏伟的市场机制。

    作为我国自主减排的一大举措,北京等试点碳市场已运行三年。截至9月,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量达到1.2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超过了32亿元人民币。

    2017年,全国碳市场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重点行业,覆盖30亿-40亿吨的碳排放量,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称,《巴黎协定》的正式生效对于全国碳市场的顺利启动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砝码。

    总的来说,从国别层面看,落实《巴黎协定》,重点要看2020年之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措施的落实、机会和挑战、成本代价和收益。而2020年之前,各国 推进实现哥本哈根-坎昆承诺的进展情况,可以成为调整和实现2020年之后目标的起点。

    亿碳自公司成立以来,在碳资产交易等项目上创造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功案例。未来亿碳将密切关注国际节能动态及政策,走上国际化的节能环保新平台,为治理全球气候变暖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亿碳对此次活动的简单介绍,看到这里您心动了吗?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亿碳信息请点击网站右侧客服咨询或者致电24小时服务热线:,亿碳竭诚为您服务!

 
 

本文标签: 亿碳、碳减排、全球气候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