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增加森林碳汇。要围绕“在2005年基础上,到2020年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到2030年森林蓄积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目标,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要把造林绿化、森林经营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花更大功夫,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充分展示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显著成效。
二是稳定湿地碳汇。要对照《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确定的湿地保有量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倒排进度,研究提出本地区2017年至2018年相应的湿地保有量任务指标。要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努力实现湿地总量稳中有增,稳定并逐步增加湿地碳汇,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三是减少林业排放。要敢于“亮剑”,加强林地占用管理,减少林地流失,遏制湿地流失和破坏。要按照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相关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努力将灾害引致的森林碳排放降到最低程度。
四是抓好碳汇考核。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将对“十三五”时期温室气体排放下降目标(含林业碳汇指标)进行考核。目前纳入考核的两项林业碳汇指标是年度造林合格面积、年度森林抚育合格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