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逐渐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建立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碳交易规则和市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在《京都议定书》中没有总量减排义务,但是参与温室气体减排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而且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虽然碳交易资源巨大,但碳交易市场发展滞后,在国际上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 近二十年来,中国在高速发展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全球的长远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中国更是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和行动。但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机械制造、钢铁、建材、能源为代表的具有重化工业特征的行业相继进入快速增长通道。与此同时,城市化也进入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存在着
了解更多+“根据巴黎协定,到2030全球碳排放需由2010年的500亿吨下降到400亿吨,但按当年各国INDC(国家自定贡献预案 )目标汇总后排放量将达到550亿吨。”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长何建坤在参加“中韩生活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环保合作推进会”时指出,这一数据距 2030年的减排目标目前尚存150亿吨的缺口。
了解更多+在近日召开的中欧碳市场对话与合作项目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称,中欧碳市场合作项目第一期已经取得圆满成功,其直接成果便是中国全国碳市场的启动。 自2015年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做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值的减排承诺,至今已过去3年时间。其间,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与国际社会积极互动,并在切实的行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稳扎稳打的 碳交易 平台 过去,对于高排放、污染的企业来说,排放什么、排放多少,都是没有太多成本的。谈到碳交易市场对于推动企业向绿色环保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中国政策专家库专家、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委会执行会长李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一碳排放大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向世界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
了解更多+历经4年多的试点工作,中国 碳排放交易 体系19日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中国超过欧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涵盖1700多家企业,未来将逐步降低市场门槛,扩大覆盖范围。 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于19日正式启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介绍说,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已经迎来新的起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明确了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分阶段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 谈到为何以电力行业作为突破口,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说,主要是因为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
了解更多+18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林业碳汇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简称VCS)项目 碳汇 交易签约,向浙江华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售VCS项目中金额为80万元的碳汇权益。这是继2017年12月完成首笔金额为40万元的林业碳汇交易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一个月内完成的第二笔碳汇交易。至此,碳汇交易额突破百万元。 这标志着林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原常务副主任李怒云表示。据介绍,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 看到这里您心动了吗?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亿碳信息请点击网站右侧客服咨询或者致电24小时服务热线: ,亿碳竭诚为您服务!
了解更多+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部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可登录我部网站( http://www.mee.gov.cn/ )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参照反馈意见建议格式(见附件2)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时发至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2日。 联系人:应对气候变化司 王铁 (010)66553234 法规与标准司 闻闽 (010)66556952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邮编:100035 邮箱:wen.min@mee.gov.cn 附件:1.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2.反馈意见建议格式 生态环境部法规
了解更多+